您当前的位置:  首页 >> 资讯动态
  • 诚信为本,市场永远在变、诚信永远不变。国家标准,行业标准,团体标准,参编,编制,起草,标准立项,研制,参与制修订,德为先科技,标准立项、标准起草、标准研制、标准规划、标准评价、标准验证及检测,
  • 强制性行业标准:针对保障人体健康、人身财产安全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,必须严格执行,相关行业内的企业、机构等都需遵守,不达标可能面临法律责任或行政处罚。
  • 降低合规成本:因深度理解标准要求,在后续生产、运营中能更高效地满足合规性,减少因标准不明确导致的调整成本。
  • 提升行业话语权:参与制定国家标准,能将自身技术理念、实践经验融入标准中,在行业规则制定中占据主动,影响行业发展方向,增强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。
  • 前期研究:申请的团体标准要有扎实的前期调研基础,主要技术指标和标准内容科学合理,并在企业内得到应用和验证。同时,需明确立项目的、理由、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等。
  •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》(GB 17761—2024)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,新版标准修改完善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。
  • 抢占市场先机:标准中往往包含技术指标、工艺要求等内容,提前参与制定可使企业的产品或技术更符合标准要求,甚至将自身技术转化为行业通用标准,形成技术壁垒,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。
  • 论证评估与初审:行业的主管部门组织标准化技术组织对立项建议进行论证评估,形成评估意见报送对应初审机构,经初审机构初审后报送相关部门;没有初审机构则直接报送。
  • 针对性强:由相关行业协会、学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制定,更贴近特定行业、领域的实际需求,可精准解决行业痛点和技术难题。
  • 审查:标准起草单位在完成意见处理后形成送审稿,提交至社会团体,由其组织审查,审查方式包括会审、函审等,通过审查后,需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。
  • 由相关单位提出团体标准制定需求,明确标准的范围、目的和必要性。 牵头单位向团体标准组织提交立项申请,说明标准的适用领域、拟解决的问题、预期效益等。组织方对申请进行审核,包括可行性论证、是否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等,通过后正式立项。
  • 参与标准制定能直接参与行业规则的构建,体现自身在领域内的技术实力和专业话语权,增强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和影响力。可作为行业内的“规则制定者”之一,更容易获得同行、客户及合作伙伴的信任。
  • 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(国家标准委)修订发布《家用防灾应急包》国家标准(GB/T 36750—2025),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该标准旨在防御与减轻突发灾害事件影响,科学合理地配置个人、家庭应急救助用品,提高自救互救能力,支持遇险者尽快脱险。
  • 增强市场竞争力:团体标准往往反映行业前沿技术和优质实践,参编企业可率先掌握标准要求,提前布局技术和产品升级,形成差异化优势,提升市场认可度。
  • 备案:有关主管部门需要自行业标准批准发布之日起,且在该标准实施日期前,通过平台等方式向主管部门提交备案材料。
<< < 12345··· > >>
公众号
立即咨询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返回顶部